稠油蒸汽驱注采井射孔方式
石油人才网
发布时间: 2010/9/7 9:03:31
文章来源:中石油网
 
 
 
 
 
 
 
辽河油田蒸汽驱试验始于1988年,由于当时的油藏条件、方案设计、射孔方式、工艺技术等诸多原因,均没取得预期效果。1998年齐40块又开展了4个井组的蒸汽驱试验,2001年获得了突破性效果。2005年该块实施工业化蒸汽驱开发,至今已有150个井组的规模,形成了适合蒸汽驱的注采配套工艺技术及行之有效的调整措施。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。
 
    一、蒸汽驱出现的主要问题
 
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、油层层数及油层厚度变化较大。埋藏浅的600m左右,深达2400m,一般700~1600m之间。同时,存在着油层单一的块状油藏,也存在着层数从几层到几十层的层状油藏。油层有效厚度薄的10m左右,厚的达100m以上,一般为15~60m。油藏主要由扇三角洲沉积砂体构成,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、河口砂坝、分流间及前缘薄层砂四种微相类型。沉积微相组合决定储层物性好、但非均质性严重。渗透率一般在0.3~2μm2,孔隙度20%~35%,具有大孔、细喉的特点,平均孔宽20~100μm。渗透率变异系数一般在0.6左右,可达0.8以上;渗透率级差一般在10左右,1750;突进系数在2~8之间。
蒸汽驱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,一是在厚油层中蒸汽超覆,二是个别高渗层过早发生蒸汽突破。
    1.蒸汽超覆
在注蒸汽过程中,由于蒸汽密度低,注入的蒸汽向油层顶部扩散,从而形成汽液接触面趋于顶部超覆的现象。在厚油层中此现象较为严重,油层中上部动用好,含油饱和度变化明显,油层下部动用差,蒸汽的热利用率较低。为此,对单层厚度大于5m的油层,采取了只在油层下部射孔的方式。
2.高渗层过早蒸汽突破
在热采初期的蒸汽吞吐阶段,采用一次性完井程序,即油层全部射开,各层孔密一致。结果纵向油层间动用极不均衡,因为高渗透层启动压差小,容易吸汽,低渗透层吸汽较少,甚至不吸汽。注汽后开井生产,高渗层产量远远高于低渗层。蒸汽吞吐阶段是利用天然能量消耗式开采,因此,高渗层压降就越来越大于低渗层。进入蒸汽驱开发后,这种层间动用矛盾更不断加剧,位于沉积河道、压力低的高渗层,易造成蒸汽过早突破。为此,曾采用过二次射孔和限流射孔方式。
 
    二、曾采用的射孔方式简介
 
    1.二次射孔方式
生产井次射孔,只射开渗透率较低的中、低渗层。吞吐生产一段时间后,中、低渗层油层压力下降。第二次射孔再打开高渗层,以达到调整油层压差,使油层纵向均匀动用。但这种方式效果有限,还增加了生产井作业工作量。特别是第二次射孔,油层已经降压,压井液易造成油层伤害。因此,二次射孔方式,做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措施,只能在局部应用。
另据研究,目前通常采用的壁厚9.19mm套管,射孔密度在16孔/m以下时,孔眼对套管抗挤压强度没有影响。而射孔密度大于16孔/m时,套管强度会有所降低。所以,射孔密度一般采用16孔/m。
    2.限流射孔方式
这种技术应用了蒸汽通过孔眼临界流动原理,即蒸汽在临界流动状态下,注入蒸汽的流速受孔眼直径和井底注入压力的限制。所以,控制孔眼直径、射孔孔数以及井底注入压力,就能调整各层吸汽状况,使高渗层不以“贼层”出现,不会过早蒸汽突破。对于完井井段较长的注入井,随着深度的增加,蒸汽干度会有所降低。但在临界流动状态下,蒸汽干度的这种分布,对井段上下油层相对热量注入没有影响,即限流射孔技术具有热平衡效应。但由于目前在深井和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,井下蒸汽很难达到临界流动状态。另外,限流射孔用于调整层间动用矛盾的作用是很有限的,对于渗透率极差太大的油藏,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。
 
    三、新注采井射孔方式
 
二次射孔和限流射孔各有其局限性。二次射孔对压降过大的油藏,容易造成污染。限流射孔在埋藏较深的油藏,难以达到临界流动状态。辽河油田新蒸汽驱方案设计,对井况较差、吞吐时间较长的稠油老区,注汽井全部更新、生产井选择性更新。油层部位采用壁厚17.4mm套管,并确定了新的注采井射孔方式。
    1.新注汽井射孔方式
(1)单层厚度大于10m的油层射开下部1/3,单层厚度在5~10m之间的油层射开下部1/2;单层厚度在2~5m之间的油层射开下部2/3。    
(2)射孔密度按油层渗透率级差确定。射孔层渗透率与射孔井段内渗透率级差大于4时,孔密16孔/m;渗透率级差3~4时,孔密12孔/m;渗透率级差2~3时,孔密8孔/m;渗透率级差1~2时,孔密4孔/m。
(3)对于油层纵向动用较好的注汽井,严格按渗透率级差确定射孔密度。油层纵向动用较差的注汽井,个别与生产井油层连通的差层要增加射孔密度,原来动用较差的层20孔/m,原来没动用的层24孔/m。
    2.新生产井射孔方式
(1)生产井射孔井段与注汽井必须完全对应。
(2)单层厚度大于10m的油层射开下部1/2,单层厚度在5~10m之间的油层射开下部2/3;单层厚度小于 5.0m的油层,全部射开。
(3)射孔密度正常为16孔/m。对个别与注汽井射孔层连通的差层增加射孔密度,原来动用较差的层20孔/m,原来没动用的层24孔/m。
    3.新射孔方式的优势
(1)在注汽井上,对单层厚度大于2m的油层,避射顶部。有效控制了蒸汽超覆,提高了蒸汽波及效率。
(2)注汽井射孔密度按油层渗透率级差确定,高渗层小孔密4孔/m。避免了高渗层过早蒸汽突破。
(3)由于采取了新型壁厚的套管,可对差层(即吞吐阶段动用较差的油层)增加射孔密度。孔密增加到24孔/m,使差层充分动用起来。
 
    四、结论
 
(1)稠油油藏在经历蒸汽吞吐后转入蒸汽驱开发,注采井射孔时应立足蒸汽驱开采机理,按蒸汽驱注采井射孔方式实施射孔。
(2)测井解释的油层厚度及渗透率资料,对确定注采井射孔方式至关重要。尤其注汽井渗透率的解释结果,将决定注汽井各油层的射孔密度。而注汽井油层射孔的合理与否,对蒸汽驱效果影响很大。
【免责声明】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